刺激反應論是什么意思_刺激反應論的解释是什么
最后更新于:2024-09-13 09:47:07
cì
刺
jī
激
fǎn
反
應
應
論
論
刺激反應論单字解释
-
刺读音:cìcī刺cìcī
[cì]
1.用针或有尖的东西穿入:针~。~绣。2.尖锐像针的东西:鱼~。扎了个~。
3.用剑刺。泛指杀伤或暗杀:~杀。~客。
4.使某些感觉器官反应强烈:~耳。~鼻。
5.用挖苦的话揭露人的短处:讥~。
6.侦察:~探。
7.名片:名~。
[cī]
拟声词。快速摩擦或火线燃烧发出的声音:~~地直冒火星。- 刺股悬头
- 肉中刺,眼中钉
- 悬梁刺骨
- 心如刀刺
-
激读音:jī激jī
1.(水)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:江水冲到礁石上,~起六七尺高。~起了一场风波。
2.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:他被雨水~着了。
3.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:把西瓜放在冰水里~一~。
4.使发作;使感情冲动:刺~。~怒。劝将不如~将。故意拿话~他。
5.(感情)激动:感~。~于义愤。
6.急剧;强烈:~战。~流。偏~。
7.姓。
- 意气激昂
- 勇退激流
- 水激则旱
- 一石激起千层浪
-
反读音:fǎn反fǎn
1.颠倒的;方向相背的。与“正”相对:~面。~作用。
2.指反革命、反动派:肃~。
3.反抗;反对:~法西斯。~封建。
4.翻转:~复。~败为胜。
5.推及:举一~三。
6.回;还:~击。~问。
7.副词。反而:画虎不成~类犬。
8.古同“返”。
- 一举三反
- 爱毛反裘
- 一反常态
- 反行两得
-
應读音:yīngyìng應yīngyìng
[yīng]
1.當、該。《詩經•周頌•賚》:“文王既勤止,我應受之。”《南史•卷三十六•江夷傳》:“人所應有盡有,所應無盡無者,其江智深乎?”2.或是、想來是,表示推測的意思。南朝陳•徐陵《走筆戲書應令詩》:“秋來應瘦盡,偏自著腰身。”唐•杜甫《贈花卿詩》:“此曲祇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?”
[yìng]
1.回答。《後漢書•卷十四•宗室四王三侯傳.齊武王縯傳》:“伯升笑而不應。”《水滸傳.第六回》:“由洒家叫喚,沒一個應。”2.允許、承諾。《樂府詩集•卷七十三•雜曲歌辭十三•古辭•焦仲卿妻》:“以我應他人,君還何所望。”《紅樓夢•第九十六回》:“說是要救寶玉的命,諸事將就,自然應的。”
3.附和:“裡應外合”、“同聲相應”。《史記•卷四十八•陳涉世家》:“諸郡縣苦秦吏者,皆刑其長吏,殺之以應陳涉。”
4.對付:“應世”、“隨機應變”。《莊子•齊物論》:“樞始得其環中,以應無窮。”
5.證實:“應驗”。《水滸傳•第三十九回》:“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。”《紅樓夢•第四十九回》:“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,結了又結,原來應到今日。”
6.適合:“得心應手”。《易經•恆卦•彖曰》:“巽而動,剛柔皆應。”《老殘遊記•第七回》:“其實,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,已經足用了。”
7.接受。《管子.小匡》:“應公之賜,殺之黃泉,死且不朽。”
8.姓。如明代有應元徵。
-
論读音:lùnlún論lùnlún
[lùn]
1.議論;分析和說明事理。2.衡量;評定。
3.編次。
4.研究。
5.調查。
6.推知。
7.問,考慮。
8.定罪。
9.論告;彈劾。
10.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。
11.敘說;說。
12.言論;輿論。
13.主張;學說;觀點。
14.相貌。
15.憑藉;倚仗。
16.古代的一種氣球。是游戲、運動用具。
17.文體的一種。即議論文。
18.泛指文章。
19.佛教解釋經義、論辯法相的書籍。梵名阿毗達摩,意為“對法”。同經、律合稱“三藏”。
20.吐蕃大臣的稱號。又稱論逋。例由貴族擔任。後西藏仍沿用此稱。\v。
21.姓。
[lún]
1.《論語》的簡稱。2.用在大數目前,表示約數。
3.通“掄”。選擇;選拔。
4.通“掄”。用力揮動。
5.通“倫”。事物的條理、秩序。
6.通“倫”。類。
7.通“倫”。道理。